网络上流传着一个颇为火爆的段子:“男人其实很专一汇巨福配资,无论年龄如何增长,心里始终钟情十八岁的少女。”这句话犀利且直击人心,让人难以反驳。男人难以改变对年轻美貌的女性永恒偏爱,这种本能同样适用于元代著名的书画大家赵孟頫。
1288年,年仅26岁的才女管道升嫁给了年34岁的赵孟頫。婚后,管道升为丈夫诞下了三子一女。然而随着岁月流逝,美丽逐渐褪色,进入中年后的她“玉貌一衰难再好”,即使才华横溢,也难以牢牢抓住赵孟頫的心,这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场中年婚姻的危机。
后来,年过五十的赵孟頫被调派至江浙一带任职,而妻子则被留在了大都,两地分居为他们的婚姻埋下了隐患。身处异地,赵孟頫像脱缰的野马般沉浸在江南的繁华与风流之中,足足逗留了两年多未归。
而在大都的管道升,凭借女性独有的敏锐直觉,对丈夫的态度产生了不祥的预感。她便画了一幅竹子图,并配上一首寓意深刻的诗寄给赵孟頫。诗中写道:
展开剩余86%夫君去日竹新栽,竹子成林夫未来。
容貌一衰再难好,不如花落又花开。
这首诗妙趣横生,管道升以竹子为比喻,暗示丈夫在外逗留过久,乐不思返。诗意明显地表达了她自觉容颜已老,难再如往昔般美丽,暗指丈夫或许为年轻貌美的女子所吸引,不愿归家。
不得不说,女人的直觉真是无比精准!赵孟頫看到妻子寄来的竹画和诗句,心头大乱,额头竟冒出了冷汗,深感妻子洞察入微,知夫如妻。
当时,赵孟頫确实沉迷于江南的烟花柳巷,结识了一位名叫郦红云的扬州名妓。红云年仅二十,姿色艳丽,自然胜过已逾四十的管道升。赵孟頫还秘密购置新宅,将红云藏匿其中,妄图养她为妾。若管道升不知情,红云便永远是他隐秘的外室。正因如此,他才沉迷不归。
但妻子显然已经觉察到异常。赵孟頫心生侥幸,想试探妻子的态度,若妻子愿意接受他纳妾,岂不是皆大欢喜?于是他干脆直言不讳,写信表达了想纳妾的心思。
信中写道:汇巨福配资
我为学士,你做夫人,
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、桃根,
苏学士有朝云、暮云?
我便多娶几个吴娘、越女无过分,
你年纪已四旬,只管占住玉堂春。
赵孟頫这信写得颇为坦荡,甚至有些过分,把妻子与外室相提并论,称她为“玉堂春”,即窖姐之首,这让管道升如何不愤怒?
为了给自己纳妾寻找正当理由,赵孟頫援引了多位名人典故,如东晋书画家王献之娶了桃叶、桃根两个妾,宋代文学巨匠苏东坡娶了朝云、暮云两妾,暗示自己效仿前贤娶几位江南美女并无不妥。对于已过四旬的妻子,只需守着正房即可。
从古代男子妻妾成群的普遍现象看,赵孟頫的理由似乎站得住脚,但这番言辞无疑伤害了管道升。
管道升并非寻常闺阁女子,她拥有非凡的智慧和谋略。面对丈夫的挑衅,她既未大发雷霆,也不盲目忍让,而是冷静思考后,以高雅且坚定的态度写下了一封回信,用一首《我侬词》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情感:
你浓我浓,忒煞情多汇巨福配资,情多处,热如火。
把一块泥,捏一个你,塑一个我,
将咱两个,一齐打破,用水调和。
再捏一个你,再塑一个我。
我泥中有你,你泥中有我。
与你生同一个衾,死同一个椁。
这首词高明绝伦,字里行间虽未直接反对丈夫纳妾,却深刻表达了夫妻间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的紧密关系和相互依存。尤其“生同一个衾,死同一个椁”成为后世传诵的经典表达,意指夫妻应生死相依、白头偕老。
赵孟頫读罢,深受妻子深情感动,最终不再提及纳妾之事。管道升与赵孟頫以这首《我侬词》成为千古佳话,两人也被视为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。
笔者认为,这段感情之所以能历久弥坚,很大程度上源于两人都是才华横溢之辈,拥有共同的兴趣和精神共鸣。只有频率一致的人,才能长久同行。正如俗话所说,不在同一频道,连呼吸都难协调。
管道升出身名门,父亲管伸是位侠义之士。她作为家中二女儿,自幼聪颖过人,性格开朗大方,仪态优雅,素有“翰墨词章,不学而能”之美誉,堪称天赋异禀。童年及少年时期全面受教,才华更显出众。
她尤其擅长书画,曾为才女苏惠作《璇玑图》题诗,诗中描绘色彩斑斓、笔法精妙。她在湖州所绘的《竹石图》,高达一丈,宽一丈五尺六寸,采用飞白技法,生动逼真,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而来。管道升在闺阁中就已名声远扬,芳名遍布江南。
1288年,管道升来到京城,与赵孟頫相识,二人天作之合,当年结为夫妻。那时她26岁,古今皆属晚婚,也许因为二人都专注于艺术与事业,因而延迟了婚期。两人实为绝佳的良配。
赵孟頫不仅才华出众,家世亦显赫。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,秦王赵德芳的嫡系后代,虽到其父辈家道中落,但他在中国书画史上的地位远超妻子。其仪表俊朗,风采翩翩,据传元世祖忽必烈初见便惊叹其为“神仙中人”。
这对才子佳人或许是一见钟情,或是相互倾慕,终成眷属。婚后生活中,两人相敬如宾,互相激励,既各自保持独立见解,又能相辅相成,实乃天作之合,令人羡慕。
俗话说,夫妻长久生活,总会互相影响。管道升的行楷书法风格与赵孟頫颇为相似,赵孟頫的诗词亦借鉴妻子的才思。管道升不仅是一位绝世才女,更是温婉贤淑的良妻,以及言传身教的慈母。
他们育有三子一女,管道升教子有方,传承书香画艺,培养后代。赵氏家族因他们三代七位画家而名扬书画界,成为鼎鼎大名的赵氏书画世家,地位显赫。
这足以说明,娶一位贤妻良母对家族兴旺的重要性。正如梁晓声所言:“民族的较量,就是母亲的较量。”母亲对孩子品德和行为的教育至关重要,管道升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。
1317年,元仁宗封赵孟頫为魏国公,册封管道升为魏国夫人,“管夫人”之名由此而来。因其书法成就,管道升与东晋女书法家卫铄并称为中国历史上“书坛两夫人”。
在男权社会下,她凭借卓越才华,突破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的陈规,对公婆、丈夫、子女无微不至,令人敬佩。她不仅贤惠持家,还孕育出享誉天下的子孙,其诗词书画作品丰富,成为中华文化瑰宝。
乾隆皇帝亦曾高度评价她:“世间尽有丹青手,写照端须似此人。”管道升,实为全才女子,堪称后人学习楷模!
(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汇巨福配资,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)
发布于:天津市恒瑞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